新中國成立初期,木結構建筑曾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由于木材短缺,至20世紀70年代末,木結構建筑在中國的研究應用陷于停滯,時達20余年之久。90年代末期,我國引進北美輕型木結構,標志著木結構的研究與應用在我國逐步恢復。
現代木結構房屋主要有以下特點:
(一)材料利用率高、投資省
木材加工過程中為了.大限度地利用原木,可用其不同長度、不同斷面同時生產很多品種和規格的材料。如去除邊角后可以生產各種尺寸的“規格材”;由于材質的不均勻性,可以按材質好壞分不同等級。輕型木結構能夠用各種不同規格、等級的木材,從而提高材料利用率,減少材料浪費;輕型木結構還能利用“速生材”生產的“定向刨花板”作為其墻板、樓板,從而進一步降低結構造價。
(二)施工安裝方便,建設周期短
現代木結構的施工與輕型鋼結構類似,采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的建造形式,輕型木結構的各種構件如墻骨柱、樓面梁、椽條、木屋架、各種面板等都是工廠生產運輸到現場的,工地主要是基礎施工、各種構件的拼裝等,木結構建筑用材的自重都較輕,而且目前廣泛使用的輕型木結構是一層一層建造的,已安裝好的下層結構將為上層結構的施工提供工作平臺;單塊墻板都是單層高度的,尺寸不大、重量輕,因此施工過程中不需要使用大型吊裝設備。
而且作為現場拼裝式的施工,單個工程的施工作業面多,容易加快施工進度。一般可在到3個月內交房,建造周期短。而且拆卸搬遷也極為方便。
(三)抗震、防火性能好
木結構的韌性大,對于瞬間沖擊載荷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,而且結構物上的地震作用與結構質量有關,木結構質量輕,產生的地震作用也小;此外,由地震致使房屋倒塌時對人產生的傷害也要比其他建筑材料小。因而木結構具有良好的耐震性。
在木結構發達的..,木材被定為“準耐燃的材料”。大尺度的木材在燃燒時,常在外層形成一層碳化層,有效隔絕燃燒的繼續,有助于保護其內部木質強度和結構完整性,而且現代有些木結構別墅的外層被耐火的石膏板等無機建材包裹著,也起到耐火作用。
(四)保溫、隔音
從材料性能上來說,木材熱傳導速度慢。由于木材本身構造的特點,細胞內有空腔,形成了天然的中空材料,使得熱傳導速度慢,保溫、隔熱性能好;從結構形式上來說,現代木結構的墻體一般設計成中空的,普通的砌體和混凝土墻體相比,木結構房的墻體就像保溫瓶膽,而普通磚混或鋼筋混凝土墻體就像玻璃杯,因此現代木結構房屋墻體也有利于保溫。